繪畫手札


118.矛盾並存







近日翻看路西亞‧佛洛伊德(Lucian Freud)畫冊(Feaver, William, Lucian Freud, (New York: Rizzoli Press, 2007),畫面總是能抓住我的眼睛,百看不厭,令人讚嘆。今日得出新的體會,路西亞‧佛洛伊德的畫是將矛盾並置,又能共存,是百般提煉後,找到那一絲絲極難被發現、就算被發現了也極難做到的,他都克服了。而有哪些矛盾共存呢﹖

壹、

1.粗獷與細緻並存

視覺直覺上,其畫是頗「粗獷」的,深入仔細品味,可見粗中帶細,其筆觸給人一種粗獷感,而色面中,又有極細緻的顏色漸層變化,就算是小小的1平方公分面積的色面裏,就具漸層性與色彩的細緻變化。例如圖《187》Reflection(Self-Portrait), 1981-82,細微的雙眼皮的處理。

一般來說,粗獷總傾向於「大」的色面,不拘小節,然而其畫,是大面中又有小面,畫小面運筆難免受礙,其小面又能看到「動感」而非停滯,且形狀大小位置皆不失序,甚是難得。

2應該不像寫實,卻又像寫實。

一般人對畫家畫的像或不像,最易評定的就是肖像畫,尤其是名人,馬上見真章。其畫法,揮筆不拘束,用這樣的畫法畫風景與靜物較容易,例如風景中的一棵樹,胖一點、瘦一些,也是樹。靜物畫,例如一顆蘋果,道理亦同。然而人物肖像就不容這種彈性了,畫某人,胖一點,乍看似像某人,但仍極易被挑出毛病,任何觀者皆能挑,不需任何專家。路西亞‧佛洛伊德偏偏就能以這麼極易脫離精確相似的畫法,畫出精確,就像用一把大刀,能裁切出0.1公分、0.2公分那麼細微的間隔。若是他畫的是風景或靜物而非肖像,那麼這樣的能力,就難以彰顯﹙他也有風景畫作,例如圖《353》Garden View, 2006,將肖像畫與風景畫相比即是﹚。

3.小空間裏,大張力。

其畫面人物總是在一個小空間裏,好像很狹小,可是畫面卻是大的,大到甚至會膨脹般。

應是他在「觀點」、「取角」上的用心,有些前後兩人之搭配,有類似攝影的近者極大、稍後者縮很小的構圖方式,例如圖《264》Leigh Under the Skyligh, 1994、圖《305》Man in a Silver Suit, 1998,這種張力甚至以非常肥胖的人為model來表現﹙例如圖《269》Evening in the Studio, 1993﹚。

4.人物姿態與表情的靜、動差異。

其人物姿態是靜態的,如坐、臥……,可是臉部表情是不安的、不定的,姿態靜,但臉部表情不安定,是動的。

貳、如果把以上4點換一種狀態,就走入平凡了。

1.粗獷無細緻。

這幾乎人人皆可辦到,不難。套句廣告詞:「魔鬼藏在細節裡」。粗獷無細緻的畫,就沒了細節,哪會有震懾人的魔鬼呢。

2.應該不寫實,果真不寫實。

一般這樣的畫法,極易脫離「像」的輪廓範疇,而若果真脫離了「像」,那也就是泛泛之畫了。

3.一狹小空間,就是小空間感。

4.靜止姿態、表情普普。

參、

這種畫與工筆細膩畫相較,粗略直覺,會認為工筆細膩畫耗費許多時間與功夫,但直覺總只是表面,易被蒙蔽,只要臨摹其畫,就知曉了,其實是極費工夫的,甚至單憑細心、細緻的功夫,還未必能辦到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