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105.依賴與互助







2019「航道Ⅱ」雖以《道德經》為題材,但深覺不能被其「意義」架空了繪畫形式,仍需以繪畫形式為前題,把視覺直覺(註)感受做到位,背後才是論《道德經》內容的涵義。

天助、人助、自助,沒錯,的確需要其他的助力,然而自己更是最主要的關鍵,若作品沒有品質,就算有再多的他助,都起不了作用的。「自己依賴自己」才是王道,如果一直借重「天助」或「他助」,容易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性,如此少於出力卻又大大依賴外助,助力者會漸漸離開的。

誇張點說,是否可「人助天」﹖也就是「天」因著「人」的努力而得助,把「人」與「天」想成彼此互助的關係。如果作《道德經》的這批畫,水準能到位,拓寬了闡釋它的面向,連帶的也吸引了更多人對《道德經》的認識,如此一來,不就是「畫」助《道德經》,不就是「人」助「天」(道)嗎﹗

我對「視覺直覺」 的解釋

「視覺」,淺顯的說是透過眼睛的觀看,這樣解釋應該比較容易瞭解,關鍵還是在於「直覺」這個字眼。在《快思慢想》這本書中,頁38-40,我從中整理出一些敘述,頗助於解釋「直覺」:書中描述人的心中兩個思考模式,其中一種是「自動化的運作,非常快、不費力氣,即使要費力,也很少,它不受自主控制。」例如,2+2=?、閱讀大型廣告看板上的字、轉頭朝向突然發生的聲音來源……

我再補充,例如,若問紅蘋果的顏色,會很直接的想到是紅色;西瓜與雞蛋大小相比,西瓜大;前後兩物,誰在前誰在後;憂愁的臉與快樂的臉……等等,這都是很直接的、自動的「直覺」即可回答。可是若改成:紅蘋果的紅是那一種紅?這西瓜比這雞蛋大了幾倍?這前與後之間有多長?就難以直接的、快速的回答了,就無法憑「直覺」回答了。

蔡勝全 2019 航道Ⅱ 油畫創作

https://www.homerstudio.com.tw/gallery_content.php?info_id=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