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幅畫若只有「景」,而無「情與理」時,這種畫大致上必須寫實刻畫得非常細膩,越精細越有助益,因為它的重點,就是要逼真,逼真到只有極少數的人能辦到時,那麼這幅畫就越能提升,甚至為上乘之作,可是能到此高度的人,畢竟寥寥無幾啊,而且隨著年紀漸長,其眼力、手的穩定度都會退化的。再說現代科技突飛猛進,以科技作成的逼真程度,超越人類之能力無庸置疑,這突飛猛進的科技,是眾人拱上來的,試想,以畫家一己之力,去拼鬥整個大群體時,會是怎樣的結果呢?
一幅畫具有「景」與「情」2項因素時,對景的作畫形式上,一定要有某些的「不足」,這就是常說的虛實之「虛」。虛就是留有空間,例如一個杯子,之所以能成為杯子,須中空,有了中空處才能裝水。一幅情景交融的畫,就像一個中空的杯子,杯子實體的外壁,就如畫面上景的實實在在地描繪,杯子的中空,如畫面對景畫的「不足」處,用來留給畫者、觀者的感情的填入。
「2017年中華民國油畫展」,我展出《披褐懷玉》一作,展期中至少有3位資深畫家直接向我誇讚這幅畫,因他們平常不會突然誇讚的,所以明白不是客套話。當我解釋這張畫的內容性時,從其中兩位畫家的表情,知道他們對這幅畫的內容不太了解,也就是他們根本不理會這幅畫的內容性與畫題,是形式吸引了他們,這樣就夠了。也許有人會質疑:那「內容性」就一無是處、無關緊要了嗎?當然不是!「重要」有時是很直接看得到,有時是隱含的,隨著時間慢慢被發掘,則能越陳越顯!
至於「不足」,至少又可分為以下3種:
一、整個景都畫得不到百分之百詳盡,也許是9成、8成、5成……甚至1成都不到,但不能到「零」,零就無景了,無景就沒有一個實體來圍繞出中空了。
二、在同一個畫面裡,某些景畫到百分百的詳盡,某些景少於百分百,這是寫實和寫意的綜合。
三、超現實。超現實是不合理於現實,而這不合理於現實,就產生一種對客觀現實的「不足」了,觀者就會自發性去填補這不足。而超現實的畫,對各種組合的景,都可畫到極其逼真,或者如第一、二種的「寫意」或「寫實與寫意的綜合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