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52.畫位與畫味 - 豐富的基底,破規則







作畫初始適時捨去隨興亂揮灑的方式,改為一步步老老實實作基本形體,先有寫實的豐富基底,未來再瀟灑揮筆,才有個「基本底」來撐住這些破規則的脫序。

以實際行動踏實的說,初始作畫時不是在畫「味」(意境),而是畫「位」,在各種形式未達到目標時,就想作畫味,最後恐怕仍得重來。作畫是先到位,再尋味。畫,要怎麼到位呢﹖也就是形式的到位。能「到位」已經不簡單了,若能進階至「到味」,就更加不容易了。

畫《大器晚成(二)》時,畫面左邊的肌理一再重新作過,因為直覺這種紊亂的肌理,就可用「隨興」的方式為之,沒有比例與用色的適度考量,就是隨興畫,過度隨性就成了隨便。結果,第二次、第三次雖然繼續延續著畫,但是都在作新的第一次,之前畫的又被推翻,更無過程層次的累積。作畫,乍看是在畫布作畫,其實是在心作畫,對看似「紊亂」處,更要調整好心態,依著草圖的「紊亂」作畫,下次再作時,就可延續上次的脈絡,一次一次地,都是在累積,縱使繁雜,但每次都能「建設性」的畫,形式就能逐漸到位,這個到位必須靠每一次的形式累積,而不是每一次的隨便亂揮灑。若貪圖速成、便宜行事,這樣不但得不到「味」亦將失去「位」。

而這個繁雜的「位」的累積佔了很多的時間。想想,在戲劇上,戲分最多的是主角,最閒、出現最少的,幾乎是無關緊要的角色。假設一部3小時的戲劇,各個角色的戲份都只是短暫的幾分幾秒,彼此無關係的更換硬湊成的,這種戲,一定瑣碎不堪,那麼多的角色,瑣碎拼出3小時,縱然也很辛苦,卻也是徒勞無功。如果有幾個得以延續的角色,他們累積的戲份才有看頭,才能吸引觀眾進入這個劇情。

畫,也是這般道理,也要設計幾個長期累積戲份的角色,舞台是這幅畫的畫面,幾個累積的角色,就是畫面上繁多細膩須靠長時間累積的地方,關鍵是建設性的延續累積,而非一直更換、重來的度過時間,因那只是在流失啊﹗

(註:附圖為《大器晚成(二)》完成作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