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40.「拙」- 「刻意」的「自然而然」







寧「拙」勿「巧」,在繪畫上頗被認同,甚至有畫家就以「拙」作為其風格。不過難就難在如何表現拙,「拙」是很自然而然的,如果要加以訓練,練出來的「拙」,就有刻意的意味。「刻意」與「自然而然」本就相互矛盾,具體精簡的說,就是「刻意」的作出「自然而然」,這句話根本就是矛盾,刻意的怎會自然而然?既是自然而然,又怎會是刻意的?就在某次走路到畫室時,對「拙」這個字在繪畫中的表現,突然有所靈感,或許果真可以「刻意」的作出「自然而然」的「拙」。

先說「巧」,能達到「巧」,一定是作過、練過許多次,達到了熟悉,再進而熟能生巧,並且是「針對同一件事,練、作過多次。」就以做包子為例吧,賣包子的生意人,一天要做上幾百個包子,一年就做了幾萬個包子,他們做包子的手藝,幾年下來,確實可以熟能生巧啊,自然肯定不會笨拙。

反過來說,這個賣包子的人,總有第一次做包子的那一刻吧,那個第一次(或初始階段)做包子,想必不會靈巧。進一步說,第一次做包子雖是拙拙的,以一個學徒的角色,總是很認真很專注,「刻意」的要做出好包子吧!可是在這認真、專注、刻意的態度下,做出的包子是拙拙的,這拙拙的包子,應該是很自然而然做出來的,總不會有哪個生澀的學徒,刻意做出拙拙的包子吧。

如此分析,應該可見出端倪了。很認真、刻意的做出來的東西要拙拙的,關鍵是「生疏」的事。也就是:很認真、專注、刻意的做生疏的事,內心極渴望要做出如專業人士做的一般,可就是達不到,做出來的是拙拙的,而且這拙拙的,是很自然的。

再精簡的說:對生疏的事,很專心、很刻意,要做出如專業人士般的水準,不過總是拙拙的。而這不就是本文首段所言,~「刻意」的作出「自然而然」的「拙」嗎?

回歸到繪畫領域,對一個經驗豐富的資深畫家而言,作畫的熟而巧,自不在話下。若要自我訓練成寧「拙」勿「巧」,就需找些生疏的事物來練練,生疏的題材、生疏的材料、沒經驗過的手法……,甚至是不熟悉的作畫環境。可是,這樣的行徑違反人性,很少人會這麼做,而畢卡索正是這極少數中的極少數,他離開熟悉的歐洲,前往陌生的非洲,不斷脫離已成的風格,勇於嘗試新作風,無怪乎,其畫嗅不出甜巧,反而帶點「拙」的特殊風格。

對於生疏的事,有些做個幾次就不生疏了;另有些是做了多次仍是生疏的,「繪畫」應就屬於這種性質,初始會生疏,做的拙拙的,如就以此視為「拙」,恐流於「粗糙」層面,甚至是「粗製濫造」,這過程正如前文所言的「很認真、很專注」,那可不是一蹴可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