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30.《有無相生》-「建設」與「破壞」







「順境、逆境,皆是恩人。」放諸生活中,是智慧之語,在繪畫上,亦是相通的。

這些年我以《道德經》作為繪畫內容來挑戰自己,以「有無相生」來說,所涵蓋的時空,可上溯幾千年﹙甚至人類尚未存在時﹚,迄至今、到以後,甚至人類不存在了,這句話的真義與現象,依然存在於浩瀚宇宙時空中。世事常常存在著各種「相對性」,如強與弱、高與低、剛與柔、生與死、興與衰、陰與陽、夏與冬,風和日麗對應狂風暴雨……等等,這些相對性的種種,在浩瀚永不止息的時空歷程下,都會留下痕跡,並且一再堆疊,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所感知到的,它是豐厚到人類無法評估的,就像身在廬山中,無法看到廬山完整的面貌般。

這些豐富的累積,在繪畫上就是「多層」或「多遍」,一張畫若只單畫一層,跟畫上十層,絕對不一樣,一個是極為單薄,一個則是豐厚的。以此道理來看《有無相生》這幅畫作,如果只畫幾層就完成,就無法表現這句話所涵蓋的浩瀚久遠時空。再者,如果每一遍都很「順利」沒有「錯誤」,也就是一直在「建設」而無「破壞」,那麼就失去「相對性」了,就像地球永遠只有「春天」而無其他季節,或永遠只有晴天,無其他天候,那麼地球就沒有改變,沒有改變就無「動」,無動,就「死寂」了。想起當初作畫時,每每總為挫折所懊惱,在那當下拿不起更放不下這個「破壞」,繪畫也真是種修練啊。

「順境、逆境,皆是恩人。」所謂順境、逆境,就是一種相對性,兩者都是必要因素,順境是為建設而做著建設的事,逆境也是為建設,只是做著破壞的事,因為延續這破壞的發展,逐漸又會轉向建設。

所以這張畫,「建設」與「破壞」是2個不可或缺的要素,缺其一,都無法貼切符合到這句話的意義,亦即反反覆覆、起起落落,突「破」後,再「補」全;續突破,又再補全,一直堆疊,迂迴前進,畫的好,是成就了一層,畫的不理想,也是成就了一層。若一直都是「成」,很快就「到」了﹔到了,就無需再走下去,歷程就少了﹔歷程少了,層次肌理也就貧乏,就達不到這2句話的實質意義了。

這個道理放在其他領域也是相通的,如戲劇或小說,沙士比亞劇、紅樓夢、西遊記……,都必須有正反兩派角色,才能豐富整個故事,層層疊疊交織出高潮迭起、耐人尋味的故事。而繪畫裡頭的建設與破壞,和故事裡頭的正派與反派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作品也好,自然界也好,皆因有正反兩派方能成其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