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強摘的果子不會甜」,這句話用在繪畫上也挺適當的。
在眾多的繪畫樣貌中,若概略的區別,其中至少有寫實和寫意兩大類型。寫實畫,著重在輪廓、明暗、色彩的精準,以理性思考居多,「理性」相對於「感性」,脈絡較易分析,有跡可循,有「明確的方式」可依著做。以打格子畫輪廓方法為例,在對象物圖片上畫格子,並以同比例畫格子於畫布上,然後對照著照片的格子位置畫出輪廓,這格子越多,當然就越精準,無論是畫少格或多格,都是重複同樣的方式,只是時間少或多的差異,就看畫者「要或不要」,不是「能或不能」,這種「要或不要」應是可以「強求」的。
以寫意畫來看,著重在「感受」的抒發,感性的成分不易用理性的分析,難於理出個很邏輯的步驟來,也就是每個「下一步」都沒有一個預知的方式做。例如《我心狂野》這幅畫,「狂野」是個心理狀態,不是「名詞」的具體物體(如一個籃球),「狀態」是種混沌的、難以捉摸的、無具體的。要畫「狂野」,不是以「精確的」輪廓、明暗、色彩的模式來作畫,而是用「適當」的輪廓、明暗、色彩來作畫。這「精確」與「適當」可就大大不同了,「精確」,是有個「準則」為依據,是很具體、可以捉摸的。「適當」那就千變萬化了,同樣的一件事,在A時空是適當,放在B時空可能就不適當,「適當」是「變動」的,因時空不同而變,難有個準則做依據。寫意畫的過程中,處處在摸索,摸索著是否「適當」,而難處在於不知如何做下一步時,要「強求」做出個「適當」,是勉強不來的。硬是強求,就像「強摘的果子」,怎會甜美呢?
然而,當處在不知如何做下一步,而又「強求不來」時,該怎麼辦呢?
我認為處在不知下一步該如何時,就不要再勉強了,但不是放棄它,是暫且擱著,先作別張畫,可以游刃有餘的畫,這樣畫了第2張、第3張……之後,也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發現,當輕鬆地作著某張畫的某個方式,可以運用在先前「不知下一步」的那張畫作,而且一點也不勉強,不須強求,就能做出「適當」的輪廓、明暗、色彩了,也就是「果子成熟了」,自然而然可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