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網路上看了幾段影片,其中有訪視一些中年失業再度爬起的例子,引發自己一些想法。
有一段是報導中年事業失敗的老闆,不得已以開計程車維生,一開始,他自怨自艾的隨便開計程車,載客量稀少,……歷經不少折騰加上自己的自覺,載客量翻轉了,200多位的老闆或教授,指定搭乘他的計程車。他將一份只求溫飽的謀生工作,轉念為以「事業」的心態來對待,要為這個「事業」給予「價值」的願景,利己利人。這也觸動我思忖對繪畫的看待。
回首繪畫之路,經歷過不少灰心失意的階段,甚至興起「離開」的念頭或做法,尤其是每有失意感,或是生活上的現實問題嚴重發生時,那種的無助,甚至對繪畫產生了「無用感」之覺。我認為之前對繪畫太一廂情願了,將全部心力全放在繪畫上,想從它獲得全部的依靠,包括物質與精神,這麼一來,「繪畫」肯定招架不住,所以就灰心失意了。
讀了一段時間的《道德經》,從中獲益良多。以往的我,總是用盡全部精神、氣力,一頭深陷下去,但現在知道「適度」的中庸之道才是長遠之計。「道可、道非、常道」,這說的好,「適當」正是中肯之道,創作要做,生活也要過,出世入世要兼顧,成就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,「物質」與「精神」兩者都不可或缺,也就是儒家的積極與道家的無為(無偽),兩者要搭配恰當。作家子敏的《和諧人生》、《豐富人生》2本書,猶如「儒家」與「道家」的綜合精神,它們有積極進取、努力提升的儒家,也有謙遜敬人、不爭搶、自勝者強、慈愛貢獻的道家。台大哲學系教授傅佩榮說得好:「上班時用儒家,下班後過著道家。」將儒家與道家兩相為用,積極中含著休養生息,方能長久。
現今正以《道德經》作為繪畫內容,時時提醒自己別一頭陷入,極端了,則又重蹈覆轍。作畫要「精進」,但不等於拼命,而是不疾不徐的努力,有時要投入、有時得適時抽離。懂得儒道雙用,生活節奏有快有慢,繪畫進展也要容得下快、慢,不能像以前一樣急躁,搞得失去了生活品質,一旦脫離生活,那都是虛無、空談了。創作的內容若脫離生活,就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。所以懂得進展有快有慢,就能容得下從容,容得下除了繪畫之外,還有其它的事,如此才能踏實長久,這才是生活的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