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9.路西亞‧佛洛伊德(Lucian Freud) - 跨越美、醜







某次到亞典書局找些教學用的教材書,無意中被路西亞‧佛洛伊德(Lucian Freud, 1922-2011)畫冊的封面所震懾,畫中是一幅男性頭像,就那樣深深烙印在腦海中。

視覺震撼的畫面有許多種,樣式有突兀的、唯美的、感性的、極為寫實的畫面……等等,但是往往除了震撼之外,還夾雜著與自己無關的感覺,就如同看到一個健美先生的肌肉線條,會激起視覺震撼,不過他與自己是毫無關係的。

但是對路西亞‧佛洛伊德的作品,除了震撼感很強烈之外,似乎有著共鳴的親近感,推敲這「共鳴的親近感」,應是「本質」的共鳴,用「本質」是指非表象的,是價值觀、個性,屬於內化的本質。

再論當時對路西亞‧佛洛伊德畫冊封面的震懾是:醜之後不改為美,再繼續往裡畫,畫到「不是畫」,到了不是畫,就跨越了醜,再繼續往裡畫,畫到像是挖進了自己的內心,似乎觸碰到內在感受了,再繼續往裡畫,畫到好像把滿滿的內在感受給挖遍了,這時自己會很徹底的感受到……夠了!

剛好自己有本路西亞‧佛洛伊德畫冊(Feaver, William, Lucian Freud, (New York: Rizzoli Press, 2007),翻看他早期到近年的畫,圖67《Head of a Woman》女人頭像,畫得「很好」,這「很好」是客觀的好,比例、寒暖用色、細節,都做的「很好」,一般畫家到這個「很好」的地步,幾乎就止住了,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讚賞,這甜美的果實的確會令人陶醉,而難於捨去。

再看圖68《Head of a Woman》也是幅女人頭像,臉上有幾道「畫痕」筆觸(不是臉本身的痕跡),與圖67的畫相較,是「不美」的,甚至有點「醜」了。一般畫家,在這個階段幾乎是往「美」的方向作畫,也就是最後會做到如圖67的「美」。

但是再翻看後續的圖,如圖187《Reflection (Self-Portrait)》、圖247《Seated Nude》,是以「畫痕」的筆觸再繼續畫,畫得更明顯、更多,畫到跨越醜,畫到超越一般人的看法,畫到「盡頭的細緻」,到這個階段,絕對是路西亞‧佛洛伊德「個人的畫」了,完全的、純粹的自己,無他人、無比較、無競爭,是「從對手的鬥爭中解脫出來,也出來了自己的藝術。」(高行健《論創作》頁182,「而藝術家要是不能從同對手的鬥爭中解脫出來,也出不來藝術」,我將這句話作了改寫)。再看圖321《HM Queen Elizabeth П》,此畫給一般人的看法應是不「美麗」,然而畫家畫的可是堂堂的英國女皇,畫家還是守住了自己的畫格。

路西亞‧佛洛伊德的畫,讓我深感:要往自己探,探到自己的盡頭,達到不須攀比的自我之格。這種畫不是用「打敗別人」來成就自己,而是告訴大家,好好綻放自己,超越大眾的美醜,超越大眾的尺度衡量,如百花齊放的田野,每朵綻開的花朵,綻放自己,如此自然、如此純粹。

如果路西亞‧佛洛伊德打著算盤,打著大眾的算盤,就不會有讓全世界讚嘆的路西亞‧佛洛伊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