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莊坤良教授:繁華與灰燼(2015)







蔡勝全《繁華‧灰燼》油彩/畫布 20F(72.5x60.5cm) 2015

把畫掛在辦公室,每天從辦公桌抬起頭來都可以看見畫面。訪客來小坐,必然看見,總要注目一會,再訕訕地問,畫的是甚麼?

這幅佳作遠看像一個佛頭,近看是一一艘船。一邊是黃金的紙貼,一邊是灰色的塗抹。巧妙地是,黃金部分的背後隱約透露出暗灰的底色,而暗灰部分的底層則有黃金點點透露出來。整張畫布就只有白色的底,和簡單的兩個互相浸融的金色和灰色,但整體畫面卻非常協和不單調。

繁華與灰燼並存,這是一幅人生隱喻。中國人的生命哲學充滿虛實、有無、盈虧、生死的辯證。本於二元對立,但不執著於兩端,而觀其互相涵融、互相潛越的過程。一如畫作的金黃由左而右漸行,在中央部分達到最盛時,也同時在最左側顯處出灰燼顏色。而灰燼由右向左,也在中央與金黃交錯,形成有機一體,但也在右側的畫面透露金色的底層。金黃與灰燼,互為裡表,但見畫家以理念引導形式之創新,先塗金箔,在上灰燼,也在灰燼上塗上金箔。讓技法融入意念,內容結合形式,成為一體,但見畫家的巧思。

勝全畫出陰陽相生相滅的道理。他以行船暗喻生命旅程,風晴雨露,四海五湖,悲喜、得失、榮辱、成敗,皆一體兩面。在生命的長河裡,凡人不用因物而喜,也不用為己傷悲,因為勝極而衰和否極泰來,正是歷史與生命的必然。

凝視畫面,金黃與灰燼交接的邊界,因互相潛越,而呈現一幅流動的景象。一般畫家,以稀釋油料潑灑在畫面製造流動的表象,但勝全更勝一籌,利用金黃與灰燼的對立並置,引導觀者進入中國易理辯證哲學,並在觀者的意念中泛其長河漫漫、變動不居的生命省思,誠耐人尋味。

看著畫中的佛頭,若有所悟: 繁華一朝終成廢墟,而灰燼揭示曾經有過的繁華。繁華與灰燼皆幻景,而人生就是介於其中的掙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