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書寫是一項古老的藝術,也可以是一項最新的創意表現方式。
老子的《道德經》是所有中華傳統經典的源頭,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化基因。掌握《道德經》,就能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隨。它的道理滲入我們的血液,成了所有華人的生活哲學與行為準則。
這樣一個大的哲學道統可以入畫嗎?
這真的是一個大哉問!
沒人想過嗎? 應該有。但難度高,有把握有能力動手去處理的人少。現在有個人願意去嘗試,他就是畫家蔡勝全,他花了兩年多時光,研讀道德經,並試圖把這個中華文化的思想精華,用漢字藝術的形式去再現它的光彩。
文字與圖畫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,甚至於是個互斥的表現形式。西洋俗諺說:「一張圖畫勝過千言萬語 」(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)。但從文字內容的豐富性來說,我們也可以說,「一個字勝過千萬張圖畫」。《道德經》的「道」字就是一個例子。「道」字可說是中華文化的代表字,西方人對東方哲學的著迷也可濃縮在這個字上,因其「無以名狀」,卻又千真萬確地存在。它融合了哲學辯證與生命實踐的中華文化精神,它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,「道可道,非常道,名可名,非常名」,就拋出一個難解的哲學命題。環繞在有和無,難和易,長和短,高和下,美和醜、善和惡,恆和變等相互矛盾的各種對立辯證上,《道德經》展現了它跨越文化、種族、國界的普世真理,散發著千年不朽的魅力。對想要處理它的藝術家,更是構成巨大的挑戰。
一幅好的畫,通常內容與形式要達到統一與合諧,畫家的思想要隱藏在繪畫性優先的表現之下。蔡勝全擅長畫船,他的漢字繪畫巧妙以船的基本形式,每一幅畫都是有各種大小不一的船形構成。此次展出,總共十幅畫,都是「大」畫,因其難度高,但企圖心大,格局也大。
勝全的畫融合漢字文化與西洋油畫於一體。他這種結合東西方藝術傳統的新嘗試,在華人畫壇,尚未見耕耘。勝全開先河,打破媒材與繪畫內容之間約定俗成的規定,他跨界把原本屬於水墨的書法帶入傳統的西洋油畫之中,尋找新時代的感動。他的嘗試,在某種程度上,呼應了當前東方文化的崛起,來日蔚為風氣可期。
美國詩人佛洛斯特 (Robert Frost)在他的詩作〈未經之路〉(“The Road Not Taken”) 中說,選擇一條少人走的路,當個拓荒者,一步一腳印,堅持下去,也可以開拓出一番不同的風景。勝全也選擇一條荒草漫漫的路,願意當個寂寞的先鋒,重探中華文化的精神源頭,以油畫來再現《道德經》永恆的人文精神。筆者相信,勝全的開路之舉,隨著東風西漸的時代風潮,未來將會是一條熱鬧的藝術大道。
勝全對自己有一番深深的期許,因為《道德經》對他而言不只是文字表象的理解,也不只是思想的探究與學問的建構,而更是一種生活修養與生命實踐的功夫。他把繪畫當作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試圖在繪畫的過程裡,深入老子的思想,呈現古老中華文化的當代性。
看勝全的畫,除美學的體驗之外,更有助於個人精神修養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