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現自我的精神之旅:蔡勝全畫展序
莊坤良 逢甲大學外文系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
漁船是蔡勝全的化身。他專注地畫漁船畫了十多年,摸透了漁船的個性,進而把漁船轉化成各種意符,藉此表達個人生命情懷。他畫漁船,不畫遊艇,他畫生命的搏鬥,不沈溺於生命的享樂。十年磨一劍,蔡勝全一筆一畫創造了自己生命的風景。
蔡勝全把漁船擬人化。他用極大的熱情彩繪生命風景,將無以名狀的哀傷或狂喜得意化作線條色塊,用來詮釋他的藝術人生。他年少起即浸淫在繪畫世界裡,中年慕然回首,驚覺悟道:他的藝術生涯原是一場發現自我的精神之旅。
這次的展覽展現他在師大博士班的修業成果,他用這些作品來總結這一時期的探索。這些看似獨立的每張畫作,卻隱約有個統合的力量,讓這些畫作之間連結形成一個有機的生命體,透露畫家在這一時間所思、所想、所繪的藝術世界。畫家透過創作尋找一種核心價值,也就是生命意義。畫家以彩筆描繪外在的物質世界,但也在這個過程裡,形塑自己內在的精神世界。勝全也不例外,他的展出表現他對自己生命的探索。
這次的展出,有幾亮點,值得一提:
第一是他對「張力」這個主題的探討。張力存在於蓄勢待發,像暴風雨前的寧靜,詭異的靜默。張力是站在門檻上的矛盾,是處在內外、進出、動靜的臨界點。它是兩種矛盾力量的對立與僵持,畫家捕捉這個關鍵的一刻,呈現了生命的強度。
有矛盾才有美感。繪畫時我們先尋找矛盾,再找出當中的「和諧的瘋狂」(harmonious madness)。創作在處理矛盾,它是觀者與畫家之間的認知差距,也是內容與形式的互相排斥與互相吸引。對立與衝突是製造美感的基礎。一般人都在尋找美感,卻遺忘了矛盾的張力。生命的力量來自我們面臨衝突時所做的艱難抉擇。抉擇的對象不是外物的兩難,抉擇是內省的力量,是認識自己的機會。勝全透過張力的處理,來檢視自己的生命意義。例如,《昂首》和《剽悍》這兩幅作品,他以對角線構圖,把高速運動的漁船,凝固於瞬間,展現滿弓欲發的勁力,成功捕捉布列松攝影裡所謂的「決定性的瞬間」。而《乘風破浪》、《出征》、《穫》和《滿載》也同樣是處理船身與波浪的對斥抗結,同樣動感十足,張力無窮。這幾幅畫連起來,就是「昂首乘風破浪,剽悍出征,滿載收穫」,這也是他對藝術創作企圖心的隱喻表白。
第二是他對自我存在意識的探討。例如,《我從何處來?我是誰?我去向何處?》與《探索》這兩幅作品,前者,直接回應了蘇格拉底的生命哲學,也就是,生命的終極使命便是認識自己(to know thyself);後者,透露畫家由外在的探索,轉入內在的省思,由圖案的描繪進入哲學世界的思索。《昨日已逝》、《沉潛》、《淡定》這幾幅,則婉約表現畫家的心境與內省的功夫。無風無浪,千帆過盡,回首一身輕。《雄渾》與《生命》是一對,探討形式與內容的融合,是畫家結合藝術與生活的生命實踐。《伴》和《我心狂野》也是一對,前者的溫柔與後者的激情,正是畫家外表文靜、內心火熱的藝術性格。
第三是混沌與秩序的辯證。展出作品中《生生不息》三張連作與A Journey是一組強烈的對比,風格特別,引人注目。這是畫家透過極簡與極繁的對照,來關照生命的多元。《生生不息(三)》顯隱黑白,是亂與序的對話。啟蒙運動以來的理性、科學、進步的主流價值,壓抑了感性的抒發以及我們對混沌的理解。我們讚美秩序,壓抑混亂。其實渾沌與秩序,互相建構。混沌暗藏秩序,等待發掘。秩序也可無限推演,建構混沌世界。生命亦如是,萬船歸一,混沌失序的表相下,仍有一個統合的秩序在主導。我們追求秩序,但弔詭的是,最混沌的最有秩序。最混亂的畫面需要最精密的規劃,也就是一筆一畫、一點一線,都需要極端的秩序安排才能看起來混沌。看似混沌的隨機,卻有著高度的秩序。《生生不息》、《富庶(一)(二)》與《發》這個系列,都可以看作是這個理念的實踐。舟子層層交疊的漁港,秩序之美就藏在混沌裡。它們為混沌的生命力下了最好的註解圖示。
A Journey可能是畫展裡最吸睛的一幅畫。它與《生生不息》形成強烈對比且互相映襯。這幅幾乎空白的畫作,是畫家長期構思、打稿、成畫,再歷經十七次的修改所得到的結果。它驗證極簡背後的繁複過程,就像譬喻是最濃縮的語言,用來表達最大的意涵。蒼茫海上一扁舟,過盡千帆皆不是,唯我獨行,是歸來?是離去?一艘船,隱喻生命的歷程,大風大浪裡來去,輕舟已過萬重山,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。
第四:創作來自生活,畫家可能為心中的秘密傷口而作畫,也可能為社會邊緣人物發聲。勝全以畫作介入社會,以他的彩筆對社會現象提出批判反思。這幅以大紅為主調的《一窩瘋》正是他對台灣社會盲從現象的反省。凡事一窩瘋,從生活、飲食、服飾、媒體傳播甚至於創作風格,都是隨流行風潮、主流價值或當政者意識起舞,缺少自主意識。勝全以普羅角度,關懷眾生,柔情下筆。或謂人品決定作品。一個人的胸襟氣度大,道德修養高,自然格局視野廣。勝全歷年來的作品,隱然傳達著這樣一貫的訊息。
第五: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異鄉人。畫家必須保有一種陌生人的心境,甚至於必須與自己維持一種陌生的狀態,才能擺脫慣性思維,以新鮮的眼光去感覺、欣賞、品味、與描繪外界事物。他必須不斷轉移方向,尋找新的觀看角度,才能發現新的風景。勝全的畫作也在探索他創作時的心理狀態。《飄泊》與《探索》正是畫家自己創作心靈的模擬再現。漁船是最具譬喻性的圖象。船象徵生命的旅程,出發、航行與歸來,如生命的循環。水手奮力出航,海上拼搏,下網是希望,收網是命運,可能滿載,可能空手,一切不可期。船如人生,乘風破浪與命運爭鬥,是生命的活力與豪氣。有豐收的喜悅,也有悵惘時刻。有昂然得意的時刻,也有傷逝的挫折。斑駁的船身,是與大自然搏鬥的痕跡,也是生命的戳記。漂泊是他的家,作為漁夫或畫家,他們的宿命就在不斷出發的旅程裡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。
最後,蔡勝全用心在每幅畫旁附上他創作時的心情說明,想要和讀者對話的企圖明顯。畢竟一幅畫的完成,若少了觀者的介入,則有「未完成」之憾。他的這些畫作首先給人視覺上的震撼,繼而引導觀者思考自己的生命,因為用心的觀者可以在畫中看到既熟習又陌生的自己。
勝全是個有熱情也能堅持的畫家。他踏實,不追逐時尚浮華。他用功,耐得住寂寞。他專注,在他的地下繪畫工作室彩繪生命的多元面貌。他的外表沉靜,內心狂野。他勇於嘗試,顛覆自己。多重實驗,開創新局。他的每一張畫都是一則隱喻,一個心情故事,一段成長的歷程,一場生命的發現之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