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350.未雨綢繆?







我在畫布上作畫之前,會先製作草圖,長期的經驗下來,深深覺得製作草圖時的心理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

一直以來「未雨綢繆」的觀念深植我心,我認為要提早做萬全的準備以防患未然,尤其是在防災上,是更如此。但是若無限上綱的把任何事情都要未雨綢繆,那可能就過頭了。因為有些事情是「不怕犯錯」的,更不用提災不災了。

作繪畫的草圖,「起於腦」之一瞬間的微弱靈感,接著在腦中構思,慢慢的將這個靈感逐漸的增強,待有蠻明顯的確定時,才開始「動手」來做草圖。這是我之前製作草圖的大致過程,是要有齊全的準備與把握,才開始動手製作。

後來我改變了,當有「起於腦」一瞬間的微弱靈感,就馬上將這個靈感先用手機記錄成文字,然後「就開始動手」製作草圖了,完全「臣服於先做再說」,不論成敗,相對於天災,根本沒有成不成、敗不敗、防患不防患的,只是在於對自己適不適合的認可,而且只是一個很輕微的小小代價,沒有什麼大傷,有了這層心理上的轉念,腦袋就比較放鬆,放鬆了就有空隙,有了空隙就有各種想法流動出來,就能較順手暢通的產生許多的試驗圖,這些試驗圖都可以做成自己的資料庫,也許不適合當下這幅畫,但在未來的草圖中可能是可遇不可求的「難得」,長期累積下來,就可以為未來的草圖增加了適用的圖庫,也等於是增加了成功的機率。而且在AI的時代,這種「自己原創的圖」更加的彌足珍貴。

倘若還是用以前的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才開始動手做的模式,就不會產生這些意想不到的資料圖了,這就好像突然冒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,在藝術創作的領域裡,意想不到往往比意料得到更令人驚艷。

有這般的改變,還是在於心理認知的轉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