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手札


318.「悶聲發大財」







有句諺語:「悶聲發大財」,我將網路對這一句話的意思,整段複製如下:「悶聲發大財是指有時候不說話,不張揚卻能夠較好的維護保障自己的利益。也可解釋為:避免讓別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避免讓別人看到自己賺得的利益,而讓別人眼紅、妒忌或者羡慕。西方也有一句類似的古老諺語:要比他們聰明,但不要讓他們知道。」而另一種的解釋,我亦將其整段複製如下:

「德國教授西蒙.華萊士也有一本書叫做《遠離500強,悶聲發大財》,其中寫道「世界上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企業,它們遠離世界500強排行榜的喧囂,從不顯山露水,始終保持沉默;它們的收益可能也少於50億歐元,但它們擁有執著的追求,日復一日地潛心經營;它們的產品往往也很不起眼,但已成為了真正的全球化企業,在世界上排前三或者是洲際第一。這些企業被稱之為隱形冠軍。」

對引用於繪畫的看法上,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的解釋。

「悶聲」是不出聲,因為不出聲才能夠將不出聲的時間用在作畫上,時間花在哪邊,那邊得到的成果就比較顯著,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。所以,悶聲才比較有較多的時間作畫,就比較有機率作出好畫。這是第一種對悶聲的看法。

針對第一種的看法,也許有人會質疑,現在是網路時代,人人都有發聲的管道、舞臺,不能默默不出聲,要懂得展現自己,要發聲。是的,要發聲,可是不用由自己不斷發聲,自己只要在不同的平臺適度發聲,甚至一次就好,因為強行推銷反而容易引來反效果,尤其現在訊息氾濫,讓別人來發聲,使用者的口碑才是最好的行銷,然後才能省下自己不斷發聲的時間,轉用在作畫上,這就像我們看到一部「好」電影,導演不用一直發聲宣傳,觀眾自然會發聲傳開。這是我對「悶聲」的第二種看法,「不強迫推銷」,當然這需有一個前提,就是水準必須要夠好。

這兩種「悶聲」的說法,關鍵就是「時間」,得好好善用時間,畢竟繪畫是非常需要時間的耕耘。「悶聲發大財」,「悶聲畫好畫」,省下過度發聲的時間,用於好好作畫,才能提高機率畫出好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