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劉潤的《勝算》一書中提到「精神熵」與「心流」的關係,我將書中327-331頁做一個簡要說明:
熵指的是無序的量度。比如熱的物體會自動向涼的物體傳遞熱量,過程就會出現耗損,物體的濃度總是趨於擴散,結構趨於消失,有秩會趨於無秩。這是物理世界的熵。心裡學家米哈里.契克森米哈伊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
把這個概念遷移到了心理學,提出了「精神熵」的概念,是指人的意識也會自發變得無序和混亂,逐漸變成焦燥不安,帶給人不好的體驗。並且我們大多數的時候處於精神熵的狀態。
對抗精神熵獲得最優體驗,就是進入心流狀態,進入心流狀態有兩個條件:
一、有清晰的目標。當一個人沒有目標、無事可做的時候就容易陷入空虛、焦慮、無聊的情緒,也就是精神熵,相反,有清晰目標,容易集中注意力,幫助進入心流狀態。
人們原來就像希臘神話裡的西西弗斯一樣,每天把石頭推上山,日復一日,可是有一天發現石頭不見了,突然不知道該做什麼,內心失去了秩序感,開始慌亂,怎麼辦呢?重新建立起秩序感,找到一塊新的石頭。比如給自己定一個看書或鍛鍊的目標,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內在秩序。
二、所做的事情要難度適中。任務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,太難容易產生挫折感,甚至拼了命都不能完成,最終只好放棄。如果太簡單不費力就搞定,感受不到成就感,沒有任何挑戰,覺得無聊,無法從事情中獲得樂趣,怎麼辦呢?增加點難度,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,為了突破難關會更專注,從而達到一種心流的狀態。
上述所言在繪畫創作上非常的適用。首先,畫家常常會設定展覽「目標」,例如聯展或個展目標。而第二項的「難度」更是要素,因為創作本就要挑戰難度才會進步,這是每個創作者的自律,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以往挑戰難度通常聚焦在創作提昇的考量,現在多了精神熵的認知,創作也可以讓我們避免精神熵,尤其在現代這麼紛亂、容易不安、焦慮的時代。